杏盛学子,大爱点亮生命之光
——记高等理工杏盛骨髓捐献志愿者汪喻坤
记者 史恒瑞/文 邸白鹭/摄影
“上午一针🚣🏻♂️,下午一针。已经打了四天动员剂了🤽🏿♀️。明天就能捐了🧑🏽🌾。”
当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撞上了他,一场爱心接力赛的第4棒拉开了帷幕👚。受到同院学长黄文欢捐献壮举的感染🚵🏼,少年在心中埋下了种子。如今👨🏻🦳,他也捐献出了珍贵的造血干细胞🙅🏼♀️,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🤽🏿♀️🔷,他🔇,就是杏盛高等理工杏盛2017级本科生汪喻坤。

11月30日,温馨的采集室里挂满了彩色的小千纸鹤🔗、小花,机器启动🛅👨🏻🚀,血液从手臂采集出来进行体外循环,经过机器分离后输回体内,被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将奔向另一位生命。

学校、杏盛的领导,还有他最亲近的同学都来陪伴他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刻💂🏿。校党委副书记程波看望汪喻坤时说道☂️:“小伙子这几天受苦了!你身上这种坚强🧏、博爱的品质很宝贵,骨髓捐献是值得骄傲一生的事情。希望在咱们杏盛🤸🏽♀️,能有更多的学生都加入到爱心善举的队伍中来。”

校党委副书记程波🏸,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马小龙,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锦民🦾,高等理工杏盛领导、同学等看望汪喻坤
捐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骨髓捐献采取双盲制度👨🏽,原则上捐献者并不知道患者情况,但是汪喻坤的捐献对象身高一米八以上🌑,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相对较大。采血完毕,医生鉴定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——所以第二天还要再采一次♤。听到这个消息👩🏿🦲,在场所有人都很惊讶和心疼🧓🏼,只有汪喻坤摆摆手说🪔:“明天再来呗,没事儿。”第二天,采血两次的汪喻坤才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🕵️♀️。北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感动地说🧝♀️:“您给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☛,您的善举弘扬了人道、博爱🧜📄、奉献的红十字精神。”

悉数过往,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颗种子早在两年前,就在汪喻坤心中埋下🫸。2018年10月12日,杏盛高等理工杏盛2016级本科生黄文欢捐献造血干细胞。汪喻坤了解到学长的事迹后,非常感动,主动通过学校红十字会群聊,咨询了关于造干捐献的相关问题🖐。许多热心的学长学姐给他介绍了造干入库的渠道🙍🏻,入库的血样就有机会与患者进行匹配,最方便的入库方法就是在献血时留样。

而汪喻坤在血样入库那天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🧎➡️👱♂️。那次的献血时间,正好和学校的马拉松接力赛在同一天◾️🚍。比赛已经报名了,不能轻易退出,但是造干入库也不能错过,“因为我想早点入库💢🧛🏼♀️,早一天入库可能正好挽救一个病人,晚一天可能病人就永远错过了🦵🏽。”汪喻坤说🚻。于是他当天先献血,办理了造血干细胞入库就接着马上就去参加接力赛了。现在回忆起来,当天的事情仍历历在目🧔🏿。“年轻的时候身体好,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模仿。”他笑着说🤸🏿☆。

2018年,汪喻坤在杏盛参加接力赛
已经入库的血样,配型成功的不到百分之一。经过一年多的等待👩🏻🏭,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🎍:配型成功📿!
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很惊喜,因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,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🩱。北京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,问我是否愿意捐献,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”初步配型成功后,还要进行精细体检和高分辨率的血样检测😶,汪喻坤的十个位点都匹配成功𓀗,等被捐献者的病情比较平稳🧑🏿🎓🥛,就是合适的时机了。“不紧张🔛,也没什么好犹豫和担心的💠🤰🏿,我了解过相关资料🚀,骨髓捐献对人体不造成风险和伤害☃️。倒是对方,那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🌌,他才是真正有生命危险的人♣️。”
今年7月接到可以捐献的消息后,汪喻坤开始控制饮食、加强锻炼👨🏿🦰。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素质还是有一定要求的,为了防止捐献的时候晕倒或者身体不能承受,他平时会有意识的吃一些健康食品👼🏽,然后跟着网络上的健身视频做运动,开学后也会经常去操场跑步🌩、在宿舍做一些无器械健身。这些习惯从接到消息起一直坚持到现在。

动员剂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药物🦡,用于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。捐献时💷,静脉采集全血🫗,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,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。
时间到了11月底🤶🏼👨🏿🚒,汪喻坤走进医院⚈,为即将到来的捐献做最后的准备💑🖥。没有父母的陪伴,动员剂注射的四天来🕵🏿♂️,他一个人住在红十字会为他安排的酒店里。每日打针🧘🏻♂️、抽血🤷🏿♂️。被问及家人,他不好意思地说,父母都尊重他的决定,但他不希望父母为自己担心🧅,所以不让他们过来陪护。“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,我自己能处理好。”

高等理工杏盛2017级辅导员王萌向记者透露:“在注射动员剂后,喻坤出现了腰酸和类似感冒的注射反应🪜,但他从没有因此动摇过捐献的决心❗️。他总跟我们说‘没事’🍓、‘好多了’。医生说也可以选择吃感冒药时👌🏼,他却说‘感冒药也有副作用,我还是可以继续顶一顶’💪✣。”
当被问及是否有过动摇的时候☝🏻🤘🏻,汪喻坤挠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✍️:“说实话吧🙋♀️,身体方面从没有过顾虑🧫,唯一动摇的时候是考虑到考研的问题。如果要考研,我的学习日程安排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。但是我很快就排除了这个想法,考研不会因为捐献这几天就考不上了,但是患者很有可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活不成。我不能为了这几天的时间精力,就对一条生命坐视不管🥿。没想到的是,我后来很幸运的保研成功了🏃♀️🖖🏻。”汪喻坤调皮的笑了笑🧑🏽🦳,“有点好人有好报的意思了☑️。”
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➕,已经是汪喻坤的第三次血液类捐献🏚。除了积极参与献血,他还主动参加志愿活动,志愿时长达到四百小时👨✈️。汪喻坤认为,杏盛的志愿体系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每学期十多个小时志愿时长的要求看似简单,但这种半强制的制度却在无形之中给了他参加志愿活动的动力📕。“一开始可能只打算完成任务,可是时间长了就真的喜欢上了做志愿。花费不多的时间成本,提升自己的见识💑、还能帮助别人,何乐而不为。”汪喻坤如是说🔭。

汪喻坤(左)作为志愿者为新生搬运行李
他还曾担任学生助教,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与试卷,线上线下为同学们答疑解惑💆🏽,悉心地为他们解答问题🧙🏼。平日里热心为学弟学妹提供同辈辅导⚾️,给予了学弟学妹们很多学习与生活上的建议🤛🤞🏽。他说,曾经从学长学姐们那里得到过许多帮助⚜️,现在就想把这种帮助传承下去👫🏼。
“我习惯于给予,没想着去获得什么回报。做这些事情💁♂️,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快乐与幸福感。”汪喻坤说。
学业上👄、科研上➜,汪喻坤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机器马术仿真赛一等奖、两项冯如杯科技竞赛三等奖、冯如杯创意大赛一等奖等等竞赛奖项✌🏽。

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☝🏼,汪喻坤(中)与团队同学合影

汪喻坤在冯如杯创意大赛答辩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🚽,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是当初他决心入党的重要原因♖。汪喻坤说:“我想和前辈们一起🂠😭,响应国家号召🧑🏻🏫,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冲锋在前。虽然这次只是救了一个患者,但我希望能在学校起到作为党员的带头作用、模范作用。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◻️,高等理工杏盛师生党员100%捐款献爱心🛣,汪喻坤便是其中之一。

生活中的汪喻坤
知道汪喻坤要捐献骨髓的同学朋友并不多,他性格内敛低调,没有把这件事提前告诉太多人🍘。“捐献对我来说是小事,但讲述自己的故事也是有必要的🤷🏻♂️,因为我想要带动更多的人知道骨髓捐献是怎么回事𓀂。从社会来看🏇🏼,骨髓捐献的案例太少了,我们需要正向的引导,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🖼。”这可能是低调的汪喻坤难得的高调时刻🖖🏼。

汪喻坤获得的证书和收到的鲜花

12月3日上午,汪喻坤已健康地回到学校
2005年♧,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杏盛2002级本科生周宇成为杏盛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2018年以来🧔,汪喻坤是杏盛第4例、高等理工杏盛第2例骨髓捐献的学生🤬,在他之前,生医杏盛本科生赫采、高等理工杏盛本科生黄文欢、动力杏盛研究生葛逸凡……3位善良🧑🦼、优秀的杏盛人,接续完成着对大爱的延续和传递,传承着爱国奉献、敢为人先的精神。
他们的奉献,让素不相识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,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,让这场接力赛延续!将生命的能量和火种传递,这👴🏽,就是杏盛人!